1、梓木紫葳科,落葉喬木,我國最古最普遍的高級家具用材。梓木呈紅褐色,質(zhì)地輕軟,除可用于家具外,也可供刻書印刷,是以書槁付印又稱“付梓”。
2、杉木常綠喬木,品種較多,我國北起秦嶺南坡,南至兩廣、滇、閩等地均產(chǎn)。木理通直,邊材淡紅黃色,心材紫褐色,日久漸深,質(zhì)地輕軟,耐腐朽及蟲蝕,變形較小,自古以來即是建筑、造船及各類家具的常用材料,尤其是民間普通家具,應用極廣。
3、柏木柏科,有扁相、側柏、羅漢柏等多種。我國民間慣將柏樹分為南柏和北相兩類。南柏質(zhì)地優(yōu)于北柏。其色橙黃,肌理細密勻整,近似黃楊,有芳香。其性不翹不裂,耐腐朽,適于用作雕刻板材,是硬木之外較名貴的材種。
4、松木種類頗多,古代使用的主要有赤松、黑松、白松(即華山松)、五須松等。松木材質(zhì)松軟,易于加工,變形也小,但較易腐朽,高級家具多不使用,或僅用作髹漆家具和硬木包鑲家具的胎骨。
5、楷木又稱黃連木,漆樹科,落葉喬木,冀、魯、豫、陜及臺灣等地均有出產(chǎn)?具叢某实嗪,心材暗綠褐,年輪明顯,質(zhì)地緊密堅韌,刨之有明麗光澤,是家具制作的良材。
6、桐木有玄參科泡桐、大戟科油桐及梧桐科的梧桐等多種。其材質(zhì)輕、松,防蟲性較好,心材呈白色、淡黃或褐色,變形很小,古時多用于制作樂器、木屐和箱、柜等家具。
7、樟木常綠喬木,產(chǎn)于我國東南沿海及湘黔等地,尤以臺灣、福建居多。木材的香氣襲人,能避蟲害,但較易爆裂。自古以來,樟木是制作箱、匣、柜、櫥等家具以及雕刻的理想材料。
8、楠木樟科,種類很多,常用于建筑及家具的主要是雅楠和紫楠。前者為常綠大喬木,產(chǎn)于四川雅安、灌縣一帶;后者別名金絲楠,產(chǎn)浙江、安徽、江西及江蘇南部。楠木的色澤淡雅勻稱,變形小,易加工,耐腐朽,是軟性木材中最好的一種。此外,楠木尤多“滿面葡萄”的結癭,其花紋細密瑰麗。明式家具中用在顯著部位的癭木,多數(shù)為楠木癭子。
9、椿木楝(音lian)科,落葉喬木,有香椿、臭椿之別,香椿的嫩葉可食。椿木原產(chǎn)我國華北至南方間木材稍帶紅色,質(zhì)地通直細致,變形較小,刨之光滑如鏡,是家具制作的上好材料。
10、黃楊木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枝叢而葉繁,產(chǎn)于我國中部,木材呈淡黃色,老則為淺綠色,生有斑紋狀之線,其質(zhì)地堅硬,細致有光澤。黃楊木生長十分緩慢,據(jù)傳每年只長一寸,分毫不差,遇閏年反縮一寸(信不信由你)難覓大材,明清時或用黃楊木與硬木配合使用,制作帳子、牙子等構件,或用來作鑲嵌花紋,很少有通體用黃楊木的家具!
11、樺木喬木,有棘皮樺、堅樺等多種,產(chǎn)于我國遼寧、吉林、河北、河南及西北諸地。棘皮樺木材呈淺褐色,紋理致密,有光澤,質(zhì)地較粗糙;堅樺別名杵榆,木材初帶白色,后變紅褐色,有光澤,質(zhì)地堅硬致密,為華北木材之冠,有“南紫檀,北杵榆”之稱。明式家具所用樺木,可能是堅樺。樺木不似其他樹木,只有在結癭部位才能剖出癭木來,其木紋十分漂亮,板材也比較大,常用于桌案面心板及圓角柜柜門門板。
12、椐木或?qū)懗蓹文、椇木。櫸木榆科,落葉喬木,北方稱“南榆”,我國大陸、朝鮮及日本均有出產(chǎn),江浙一帶尤多。櫸木的材質(zhì)稍粗,但堅重強韌,耐沖擊磨擦,江南木工多用以制作各式刨子及鋸子手柄等工具;木紋漂亮;邊材淡紅褐色,心材呈紅赭色。傳世的明清家具中,有許多是用櫸木制作的,其藝術價值及歷史價值,可與其他貴重的硬木家具相媲美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