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豆杉為常綠大喬木。葉彎鐮形,羽狀排列,翠綠閃光;樹冠濃密,枚條下垂,宛如巨傘布清揚涼;種子如豆,種皮鮮紅,艷如瑪瑙,點綴于碧枝翠葉間,熠熠生輝,瑰麗奪目,惹人喜愛。
1、紅豆杉家譜
按植物分類,紅豆杉科(Taxaceae)家族為原始的裸子植物,屬針葉樹類,共有5屬,23種。除澳洲紅豆杉屬(Austrotaxus)外,其余4屬均分布于北半球。它們是紅豆杉屬(Taxus),白豆杉屬(Psrudotaxus),穗花杉屬(Amentotaxus),榧樹屬(Torreya)。我國4屬都有,分布全國。
紅豆杉屬拉丁名Taxus來自古希臘文。一說來自Taxon,意為“弓”,指其木材彈性、韌性好,古代用于制弓;一說來自Taxis,意為“排列”,指其葉子在小枝上排成二列,像梳齒狀。前者是傳說,難考證;后者看得見,好理解。
紅豆杉英文名Yew,泛指各種紅豆杉,如果要特指某種紅豆杉,在其前面要加上產(chǎn)地的形容詞作定語。紅豆杉中文名,是其葉子蒼翠狹長,形似杉樹葉,種子成熟時外皮鮮紅,酷似南國的“相思紅豆”而得名。紅豆杉是我國規(guī)范的標準名,舊稱“紫杉”,今作別稱。
紅豆杉屬約有111種,分布于北溫帶罕亞熱帶,我固有5種。根據(jù)吲家1999年8月批準發(fā)布的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錄》規(guī)定,我國5種紅豆杉均系珍稀瀕危植物,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樹種。
1.1 中華紅豆杉(Taxus chinensis)分布于川、滇西部橫斷山脈至華中、華東廣大地區(qū)。即陜、甘、川、滇、黔、豫、湘、鄂、贛、浙、閩、皖,各地都有分布。
1.2南方紅豆杉(Taxus mairei) 它曾經(jīng)被認為是中華紅豆杉的一個變種,現(xiàn)已取消了變種(var.)的附加詞,單獨成為一個種。它分布更廣,除中華紅豆杉分布的地區(qū)外,還延伸至粵北及臺灣,生于海拔500—3500米的山地的針、闊葉樹天然混交林中。廣東僅有這種紅豆杉。
1.3 云南紅豆杉(Taxus yunnanensis)分布于滇西及滇北鎮(zhèn)康、景東、龍云、鶴慶、麗江、中甸、維西、德欽、責山、瀘水等縣海拔200—3500米高山地帶的針、闊葉樹混交林中。該紅豆杉僅見于云南,別處未見有發(fā)現(xiàn)報導。
1.4 東北紅豆杉(Taxus cuspidata)分布于黑龍江、松花江流域以南的老爺嶺、張廣才嶺及長白山海拔500—1000米山地一帶,數(shù)量較少,散生于林中。日本、朝鮮和俄羅斯遠東地區(qū)也有分布。
1.5 喜馬拉雅紅豆杉(Taxus wsllichiana)分布于藏、川、滇交界處至東喜馬拉雅和印、緬北部。他曾經(jīng)被稱為“西藏紅豆杉”。
1.6外國紅豆杉(Taxus spp.) 國外比較著名的有歐洲紅豆杉(Taxus baccata),加利福尼亞紅豆杉(Taxus brevifolia),福羅里達州紅豆杉(Taxus floridana),加拿大紅豆杉(Taxus canadensis)等。
2、木材特征和用途
2.1宏觀和微觀特征
紅豆杉的木質(zhì)部(包括莖、根、枝)即通常所說的木材,其心邊材區(qū)別甚明顯;邊材淺黃褐色,寬約l厘米,心材桔紅至紫紅色。無特殊氣味和滋味。光澤強、紋理直、結(jié)構(gòu)細、密度、硬度、強度中等。年輪(生長論)明顯,呈波狀,甚窄,輪間介已深色晚材帶。在每個年輪中,早材帶寬,色淺;晚材帶窄,色深;早材至晚材過渡漸變。管胞在放大鏡下不見。木射線極細,橫切面上放大鏡可見;徑切面上肉眼可見木射線斑紋。
在顯微鏡下觀察,木材細胞組織構(gòu)造簡單,僅由管胞(軸向)和木射線(徑向)組成,無軸向薄壁組織和樹脂道。管胞占90%以上;早材管胞又占大多數(shù),壁薄腔大,斷面方形或多角形;晚材管胞數(shù)量少,擘厚腔小,斷面長方形;管胞壁的螺旋紋加厚甚明顯。管胞和射線的交叉場紋孔為“柏型”。木射線全由射線薄壁細胞所組成,主為單列射線。
2.2材性利用途
由于紅豆杉心材顏色、花紋美麗奪目,狀如流水行云,峰巒疊翠,并且重、硬適中(氣干密度0.6—0.7g/m3),堅韌耐久,防腐抗蟲,素為高級家具、美術(shù)雕刻和裝飾工藝特種用材。
上世紀80年代,廣州八旗二馬路曾經(jīng)有間港資“佛雕廠”,專門用紅豆杉原木段雕刻佛像,以心材原色為肌膚,保留薄薄邊材作袈裟,形態(tài)逼真,栩栩如生,生意興隆,遠銷海內(nèi)外。后因資源匱乏,植物“瀕!泵
|